劳力士这个品牌,从当初进入国内市场开始,就一直带着“大款”这个人设。
起初,劳力士出现往往是在 “先富”的企业家的报道里,后来是反腐败历数贪官赃物的报告中,到现在则是出没于对暴富和要面子群体的各种揶揄。总之千变万变离不开一个“壕”字。
但人家其实并不是为老家的酒桌而生的,只为炫富选择购买劳力士其实非常糟践东西。劳力士一直卖的挺贵,但他们的关注点和情怀从来就不在炫富上。真正贯穿这个品牌发展始终的,是一颗运动之心。而且这个运动也不只是打打球,还要上天(航空)、入海(潜水)、贴地飞行(赛车)。其中赛车对于劳力士的意义尤其特殊,因为劳力士和赛车运动互相成就对方的同时,也互相见证了彼此的成长。
劳力士与赛车的“娃娃亲”
在劳力士创立的1905年,随身计时器的主流还是怀表,腕表则是女人的首饰。因为当时的工艺下,手表既不够结实,也不够精确。这时的劳力士也不过是一家在英国伦敦进口瑞士表芯套壳出售的小企业。但随着一战后有关技术突飞猛进,劳力士的创始人之一汉斯·威尔司多夫(此时他已经把公司搬到了瑞士,成为现在劳力士的雏形)也拿出设计,带着自己的新产品拿下了不输于专业级怀表的精确度认证。
当年的主流还是怀表
巧合的是,从1900年代到1930年代这段时间,也正是赛车运动发端的时期。汽车从卡尔·本茨刚发明时的简陋怪物,变成了能冲击人类地面速度极限的神奇机器。
瞬息万变的赛道上,赛车手显然没时间掏怀表,当时又没有方便的监控和通讯手段向他们通报状态。这就使得一个好的赛车手必然会需要一块足够精确,又足够可靠的手表。而这个需求正是威尔司多夫为手表正名的绝佳舞台。
劳力士先是推出了Race Chronograph(上图),有着赛车手急需的大表盘、秒表功能和简易测速仪。几年后,他们又将当时独树一帜的防水表“蚝式”(Oyster)的技术整合进来,推出了“赛车蚝”Oyster Chronograph.
30年代的赛车场地,往往比现在的普通公路都不如,一场比赛下来,尘土混合着尾气经常把赛道搞得乌烟瘴气。这时一块密封良好、不怕震动,走时还准的手表就能帮上大忙。
通过Oyster Chronograph,劳力士一举确立了自己在赛车界的地位。但它与赛车运动的互动,这才刚刚开始。
劳力士作为一个始创于英国的品牌,对支持英国勇士为国争光一直有着很强的兴趣。从20年代开始多次打破陆上速度纪录的马丁·坎贝尔爵士就喜欢戴劳力士。1935年,他在美国的戴通纳海滩突破了300英里/小时大关,手上戴的正是一块经典的劳力士Oyster潜水表。
他在1935年就跑得比布加迪威龙还快(纪录速度300迈相当于484kph)
世界上最贵的一块表
之所以提到戴通纳,还有个原因是这里将成为劳力士与赛车不解之缘的下一个见证。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戴通纳海滩,从二十世纪初开始就是赛车胜地。到1953年,纳斯卡的创始人老威廉·法兰西看到商机,在此修建了一座全新的赛车场——戴通纳国际赛道。在这里举行的IMSA戴通纳24小时也成了能与法国勒芒24小时耐力赛齐名的赛事。而从赛事设立伊始,劳力士就是坚定的支持者。
劳力士的支持不仅体现于冠名赞助,他们还专门为赛手的需求开发了新一代的赛车手表Cosmograph. 并把它作为奖品授予每年的冠军车手。在这之后,代表戴通纳赛道的Daytona也理所当然地被刻上了表盘。这也标志着可能是最经典的劳力士产品线Daytona系列的诞生。
当然,是不是最经典,我说了不算。但收藏市场的确是这么认为的,目前手表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就由一块Daytona保持。这块表虽然有名人保罗·纽曼的加持,但其本身却是钢壳皮链的朴实外观,跟炫富完全不沾边。然而就是这么一块貌不惊人的钢壳表,成交价高达1775万美元,足见其在懂得这个品牌的大佬们心中的地位。
从戴通纳开始,劳力士出现在更多赛车手的手腕上。其中有F1传奇人物、“飞翔的苏格兰人”杰基·斯图尔特这样的老面孔,有勒芒耐力赛9冠王汤姆·克里斯滕森这样的纪录保持者,也有对于现在观众更熟悉的马克·韦伯。
“飞翔的苏格兰人”杰基·斯图尔特爵士
可能是因为戴通纳的渊源,劳力士对耐力赛车尤其感兴趣。从2001年起,劳力士就是勒芒24小时的官方计时器。每年的冠军车都要在终点线的劳力士的广告牌下穿行300多次。
近几年他们也试图向更多赛事扩散,其中一大举措就是成为F1的官方计时器和赞助商。
现在F1车手也要钻劳力士广告牌了
继续炫富 vs 回归初心
不过话说回来,劳力士这么多年苦心经营的运动形象,为什么到国内就成了纯粹的炫富工具呢?
其实这里边有个先后问题。国内是劳力士先作为奢侈品手表进入了市场,若干年后才有了国内赛车运动的兴起和赛事转播。这时劳力士的土豪形象已经坐实了。但在欧美正好相反,劳力士是跟随赛车运动成长的,虽然在国外也是奢侈品,但其定位从一开始就不一样。
劳力士与赛车的渊源比很多品牌的整个历史更久远
但随着市场的成熟,我们也应该重新认识一些品牌,带着对他们本来魅力的理解去消费,体会他们真正的魅力;而不是看价签下订单,买完恨不得马上拿出去显摆。这样才能从品牌认知更进一步,理解品牌背后的文化。就比如雪茄原本是很随性的享受,但后来一度也成了炫富工具。而近几年,国内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意识到它本来的价值,回归一种淡泊随性的趣味。
卡斯特罗抽雪茄就很淡定
所以说别总拿劳力士去炫富和哄岳父了,赛场才是人家真正的故乡。
型号;97490110感谢您的观看